房子挂了很久都没人看?我来聊聊多伦多房市到底怎么了
过去三年,多伦多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从火热转为低迷。尽管2025年成交量跌至历史低点,价格却未大幅下滑,仅较去年下降约7%。买家观望情绪浓厚,卖家尚未普遍降价,但市场压力逐步显现。新房预售创下新低,投资者退场、租金回报下降,加剧市场调整。政府推出部分政策试图提振信心,但效果有限。整体来看,市场正处于修正期,未来走向仍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
过去三年,多伦多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从火热转为低迷。尽管2025年成交量跌至历史低点,价格却未大幅下滑,仅较去年下降约7%。买家观望情绪浓厚,卖家尚未普遍降价,但市场压力逐步显现。新房预售创下新低,投资者退场、租金回报下降,加剧市场调整。政府推出部分政策试图提振信心,但效果有限。整体来看,市场正处于修正期,未来走向仍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
多伦多的公寓市场正在经历近年来最冷清的一段时期,不仅成交量锐减,买家观望情绪也持续升温。尽管天气逐渐回暖,但市场却未随之回温,许多挂牌单位即使降价超过10%,也难以吸引合理出价。目前只有具备优质景观或大户型优势的公寓还能以接近市价成交。首次置业者成为主要买家群体,他们注重自住实用性,预算有限,也不愿承担高额管理费。在库存高企、就业不稳的大环境下,市场正进入一段“冰封期”,信心修复恐怕还需时日。
2025年,多伦多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深度调整,房价下行、库存激增、成交放缓,预售公寓集中交付导致大量资金锁死在房地产中,投资者面临亏损、负现金流及违约风险,市场信心严重受挫。作为GTA经济的重要支柱,房地产的低迷已开始波及相关行业与区域经济,若无政策支持与利率改善,未来数年仍可能处于低迷期。2025年或许是泡沫挤压的转折点,市场能否在2026年或2027年回归健康轨道,仍取决于政府与市场各方的有效应对。
多伦多楼花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违约潮,约三成买家在交房前因资金问题无法完成交易,开发商不仅早有准备,还会依法追偿,甚至可能强制售卖买家自住房来弥补损失。与此同时,房价下滑、库存激增、租金回落、持有成本上升,使得投资者回报不断缩水,市场信心持续动摇。当前楼市已进入硬着陆,买楼花务必谨慎评估财务能力,避免陷入更大的风险。
多伦多楼花市场正经历从热潮走向冰点的转变,受高利率、租金下滑与转售价格下跌影响,投资者信心大减,2024年新公寓销量较2021年暴跌超六成,创近三十年新低。开发商推盘节奏放缓,部分项目甚至带租转售,市场进入观望期;同时,Purpose-built出租住宅逆势扩张,逐渐成为主流。随着审批流程冗长、开发成本高企,加拿大整体住房供应前景堪忧。预计未来两年市场仍将低迷,真正的供应缺口或在2027年后再次显现,届时将为资金雄厚者带来结构性机会。
近期银行悄然上调固定利率并减少浮动利率折扣,反映出金融机构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特别是在楼花估值虚高、潜在违约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放贷标准正趋于保守。央行虽未明确重启宽松政策,但在最新报告中已指出贸易战和对冲基金可能抛售国债等因素可能引发利率上行和金融紧缩,令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期。对买卖双方而言,此时虽市场偏冷,但正是冷静评估与把握机会的关键阶段。
尽管政府宣称每年要建造50万套可负担住房,但在审批缓慢、劳力短缺和建材成本高涨的现实下,建筑行业几乎陷入停摆。在传统体系失灵的背景下,模块化住宅成为人们寻找出路的替代选项,它能在工厂快速建造、现场拼装,节省时间与成本。然而,这种新方式依然被老旧制度绊住脚步,从审批、运输到融资无一不是障碍。住房问题的核心,不是缺技术、缺方法,而是缺决心去改革那套早已过时的系统。真正的转机,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动真格。
2025年4月,我在多伦多挂牌出售两套北约克独立屋,亲身感受到市场买气的层次分化。位于核心地段、后院临公园的第一套房吸引了约十多组家庭看房,虽然买家普遍出价谨慎,但最终仍顺利成交;而第二套位于西部区域,即便多次降价,来看房的人仍寥寥无几,成交难度显著。整体反映出当前市场虽处调整期,但具有地段或特色优势的房源仍有机会成交,普通物业则面临显著冷淡的市场反应。
过去一年,大多伦多地区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买方市场特征,整体房价有所回落,超过三分之二的社区出现了议价成交。然而,一些拥有良好地段与可负担价格的热门社区(如小意大利区、达文波特区、东约克等)却逆势出现溢价成交。卖家常以低于市场价挂牌吸引竞争,推动价格上升。尽管有竞价现象,成交价大多仍属合理范畴。与此相比,高端住宅区如劳伦斯公园和森林山则议价明显,郊区市场也面临更大压力,整体市场两极分化加剧。在经济与政治不确定性下,买家趋于谨慎,卖家也普遍观望。但优质房源仍具吸引力,强劲的购买力支撑着部分热点社区的活跃交易。